找到相关内容383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6)

    临命终时,最好家亲眷属都隔离,不要让他看见。看见了,亲情难舍。一念舍不得,那个亲人我还没看见,就难了。心不清净,就不能往生,念一辈子佛也不能往生,因为临终那一念不清净。这是关键的时候。   西方极乐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690122.html
  • 安康高僧大德

    披剃为陕西会馆住持僧。邃于易②,尤善占星③,与董善人凤彩比邻居。尝与谈天,甚相投契④。因庙产不充,凤彩时时周其乏匮。及僧临终,语凤彩曰:“感君高义,已结再生缘,来生当有以报。”凤彩年已六旬,至是生朴园...正念分明。舍报安详,如入禅定。观师之一生自行化他,及临终瑞相,往生莲品,当然不在中下。师生于清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十二日辰时。寂于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十一月初四日卯时。世寿八十,僧腊六十。灵岩赖师以中兴,...

    李厚之 张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51390322.html
  • 袁了凡佛学思想析论

    后最先成熟之业。其中对死后去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极重业和临终业。(4)增上果──众 生的业行对其生存环境发生的作用。众生行善或作恶,不仅会招感不同的正报(千差万别的 身心状况),而且会招感迥异之依报(...

    任宜敏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8453990567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研究

    世界是从自性流出,唯心所现;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从自性流出,唯心所现。不同的是,娑婆世界从浊念流出,故成浊世;西方极乐世界是从净念流出,故成净土。懂得了这一道理,则知临终往生西方,在事实上实有其事,真实不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2091575.html
  • 解严后新兴台湾佛教教派的理念及其形成原因

    污名,而且使参与者感受到迥异于民俗仪式的平安宁静的气息,悠扬的佛号声与庄严的灵堂,也驱除了悲苦恐怖的意象。还有丰富的佛教文化事业,临终关怀、济贫救苦等慈善事业,广设幼儿园、中学、大学等教育事业,我们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2291832.html
  • 仁寿舍利的“感应”分析

    30州,选择高爽清净处起舍利塔;仁寿二年(602),敕送舍利到51州建立灵塔;仁寿四年(604)分送舍利,应有30余州,但最后这次分送的记载语焉不详。隋文帝在其临终前的4年内,三次分送舍利,在111...

    李四龙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4292052.html
  • 冯学成:《中庸》说要第五讲

    “生而为人,死而为鬼”,到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,才有了三世说,即“ 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”三世循环不已。在欧洲,基督学说认为人的生命只有到了临终之时来接受上帝的审判,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狱,也算是两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392107.html
  • 南朝士族的佛教信仰与佛教文化

    自伐,不论人短长,及睹释氏经教,常行慈忍。天监十七年,自居母忧,便长断腥膻,持斋蔬食。及临终,遗命敛以法服,载以露车,还葬旧墓,随得一地,容棺而已,不得设灵筵祭醊。其子遵行之。   著名学者、文人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8445092197.html
  • 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星云大师

    一谈到台湾的佛教慈善事业,人们往往想到证严法师领导的慈济功德会,其实佛光山自开山以来一直耕耘慈善。其福利项目洋洋洒洒,举凡医疗服务、养老育幼、辅导教化、社会关怀、临终安慰等,大小项目十余个。比如监狱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台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0/16353692450.html
  • 禅的少林寺 武的少林

    长达16年时间,而慧能只是一位在东山寺待了3年还没剃度的“行者”。直到师父去世后,法如才离开东山寺,在淮南游历了9年。法如是唯一可能得到弘忍“临终遗嘱”的人。   法如于公元683年北上嵩山,居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1793143.html